- 宋道;
针对陈四楼煤矿深部采区矿压显现明显,巷道变形量大、维护困难,难以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等问题,对九采区泵房的巷道层位、围岩条件、抗压强度、现有支护强度、巷道破坏机理及类型进行分析,采用“锚架注”协作支护技术进行维修加固。经治理,九采区泵房未出现底鼓、片帮、巷道明显收敛等现象,满足正常排水需要,为后续深部采区的巷道支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02期 v.43;No.294 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孟应杰;
炭窑峪矿19-22~#煤层回采巷道属于典型的特厚煤层强动压巷道,通过数值模拟、实地调研、实验测试等手段,展开强采动巷道矿压显现特征及围岩控制措施研究。对工作面开采期间回采巷道矿压特征实地调研表明,传统锚网索永久支护和单体柱+木垛补强支护无法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破坏,设计采用急增阻抗高偏载强力支柱进行补强支护,通过对支柱的增阻介质材料和柱体材料及结构优化设计出工作阻力达到600 kN的急增阻抗高偏载强力支柱。应用试验表明,采用设计的补强支护后,将超前压力影响段巷道变形量有效控制在较低水平。
2025年02期 v.43;No.29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端琛;陈祥祥;谷保栋;
针对赵楼煤矿岩巷掘进过程中支护时间过长,无法实现掘进与支护平行作业的问题,提出了多次梯度支护技术,通过FLAC~(3D)软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建立合理的多次梯度支护模型,支护方案包括顶板支护、上帮支护和下帮支护三个阶段,每阶段均详细确定了锚杆和锚索的规格和间排距。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支护技术显著减少了巷道顶板和两帮的变形量,提高了巷道的稳定性和掘进速度;在中部辅运大巷实际施工中,通过调整支护步骤和时间间隔,实现了支护平行作业,最大程度发挥了围岩自稳能力;深孔窥视仪监测数据显示,实施多次梯度支护后,巷道两帮围岩损伤程度较小,裂隙发育减缓,支护效果显著,有效维持了巷道稳定性。
2025年02期 v.43;No.294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宝宝;
安平煤业开采5-1号煤层一盘区软岩巷道采用传统锚喷支护时存在巷道变形严重、锚杆脱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和作业效率。为此,基于结构力学和地质力学理论,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U型钢、工字钢、钢轨钢三种不同钢结构在软岩巷道支护中的位移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进行了现场实践应用。结果表明:U型钢的抗变形能力最好,其整体变形量为钢轨钢的85.0%,工字型钢次之,为钢轨钢的92%,而钢轨钢的抗变形能力最弱;三种支承钢结构的主要受力位置为支承肩腰结合处,在模拟长度为10 m巷道支护时,4~6 m中段巷道围岩变形程度大于头尾巷道围岩;深部软岩巷道水平应力较大时,只有采用侧顶支护时,巷道底鼓位移才比浅巷大。研究成果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和高效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5年02期 v.43;No.294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廖永游;
为解决大南湖一矿1309工作面受两条向斜轴影响,造成工作面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提出了特殊地质条件下的一种新型工作面的采煤方法—“V”形采煤工作面开采方法。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及开展现场工业试验,对“V”形采煤工作面的特点、采煤工艺、关键技术及开采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顶板覆岩垮落带高度为20 m,断裂带高度为118 m;确定两带高于地表区、两带重叠地表区和两带低于地表区的放煤高度;采取打设单体液压支柱、抽减支架方式,保证工作面在回采期间的两端头有效支护;工作面采空区防灭火采取连续注氮、喷洒阻化剂方式,注氮流量不低于225 m~3/h。
2025年02期 v.43;No.294 22-2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姚俊彪;
11103工作面为磁窑沟矿11号煤层圈定的最后一个长壁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推采至920 m位置时,受地垒构造影响,大范围大断面割砂岩,正常回采受阻。针对11103工作面割矸范围及断面大、砂岩坚硬截齿难破裂、局部区域顶板破碎易漏顶、跳采准备及搬家倒面影响时间较长的实际情况,磁窑沟矿从回风顺槽探测分析工作面构造赋存及变化情况,采用爆破+机割回采工艺,通过优化现场人员劳动组织、对比分析矸石深孔与浅孔爆破施工效果、制定甩矸及顶板管控等调整措施顺利通过构造区域。实践证明,通过地垒构造区域采用浅孔预裂爆破+机割进行回采,可减少坚硬矸石对回采影响,保证矿井产量及正常接续,为类似矿井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2025年02期 v.43;No.294 27-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新建;
动压作用影响下镇城底煤矿巷道变形严重,增加了巷道维护的难度。为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对直接顶板和矸石的压缩载荷以及顶板悬臂梁长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动压作用下采空区巷道覆盖层结构模型和煤柱应力模型,分析了直接顶板厚度、硬度和变形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动压作用下采空区“槽梁”结构和煤柱稳定性的理论判据,基于镇城底矿22305综采工作面的地质条件,从切顶卸压、煤柱设计、围岩加固等方面采取优化措施。结果表明,采用注浆锚索梁对顶板进行加固,实施双向注浆锚索对窄煤柱进行加固,使煤柱宽度由15 m减小到4 m;巷道顶板和两帮变形分别为268 mm和105 mm,煤柱应力集中系数为1.20,有效实现了采空区巷道覆盖层及煤柱稳定性控制。
2025年02期 v.43;No.294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庚;郇恒恒;
赵固二矿以前在对二_1煤回采过程中,使用分层开采并留设较宽的区段煤柱。为提高资源采出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出将区段煤柱作为独立工作面进行综放开采的遗煤回收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性试验,分析了区段煤柱工作面覆岩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发现,区段煤柱内部应力呈两侧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工作面回采期间,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位于距煤壁5~10 m处,显著影响范围为30~35 m;液压支架压力数据显示,煤柱“二次见方”时矿压显现明显,区段煤柱回采过程中周期来压步距约为20 m。研究结果表明,受采动影响的区段煤柱仍可作为独立工作面进行综放开采,验证了区段煤柱独立回采的可行性。
2025年02期 v.43;No.294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明契;
伯方煤矿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后,原有应力状态被破坏,导致工作面前方支承应力增大,工作面前方巷道发生明显的变形,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为此,基于聚能爆破切顶卸压理论对巷道围岩控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应用实践研究,采用“工作面超前切顶”(RCAWC)技术,通过主动降低应力来减弱变形,阐述了RCAWC对采动应力的抵消机制,分析了不同RCAWC高度的承载应力演化规律。随着RCAWC高度的增加,桥台应力显著降低,但随着厚顶板的切断,负相关效应减弱。结果表明,采用RCAWC技术后,巷道变形减小63.6%~75%,保护煤柱尺寸减小约1/3,RCAWC技术在阻止采动应力向巷道传播、减小支承应力程度、最终缓解围岩应力和变形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2025年02期 v.43;No.294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袁腾飞;孔震;陈祥祥;
深部孤岛工作面合理宽度问题一直是煤矿现场尚未完全解决的防冲难题,以鄂尔多斯母度柴登矿井30207设计孤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基于防冲的深部孤岛工作面合理宽度设计方法,探讨两翼不同采空区宽度条件下的孤岛工作面载荷分布规律,基于载荷三带理论建立孤岛工作面承载应力估算模型,研究孤岛工作面上覆载荷三带高度划分模型,设计深部高应力孤岛工作面防冲临界宽度估算方法。结果表明,案例验算孤岛工作面理论安全宽度不得小于245 m,考虑强动载影响,现场应用基于防冲的孤岛工作面合理宽度为300 m。
2025年02期 v.43;No.294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远辉;张国宾;邹阳;
为了预防亿欣煤业水害事故发生,在充分收集亿欣煤业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煤矿现场水文地质特征调查成果,对亿欣煤业充水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亿欣煤业充水水源有地表水、顶板含水层水、底板奥灰水、采空区积水和构造水,充水通道为构造破碎带、导水裂隙带、封闭不良钻孔、废弃井筒及井巷,充水强度属于弱-中等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为中等。此外,通过三维可视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构建亿欣矿井三维可视化矿井水预测预报系统,为亿欣煤业防治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亿欣煤业安全生产。
2025年02期 v.43;No.294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华龙;
保安煤矿15号煤层分布有2处采空积水区,且积水量较大,如果泄漏极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明确采空区积水泄漏的可能性,基于风险分析、指标筛选、权重计算建立了采空区积水环境污染风险评价模型,阐述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风险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矿井水水质复杂程度是引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权重值为14 %,蒙特卡洛模拟确定了其对风险等级划分的贡献度和敏感度分别为61.24 %和59.5 %。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采空区积水在无泄漏时对环境污染的弱风险等级超过60 %,若采空区积水泄漏后风险等级迅速变为强风险,亟需结合矿区环境保护要求,实施长期采空区积水封存的工程治理方法。研究成果可为采空区积水区的风险控制管理以及绿色矿山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2期 v.43;No.294 105-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裴胜强;邹禄;
水射流措施往往在煤层增透上有着良好效果,但是不同的水射流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为解决常规不同水射流对煤层的破坏机理,采用相同水压的脉冲水射流和水力冲孔这两种不同水射流措施在贵州新田煤矿9~#煤层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压稳定在20 MPa时,水力冲孔措施所冲出煤量大于脉冲射流措施所冲出的煤量,并且水力冲孔煤块为微粒形煤块,脉冲射流所冲出的煤块为大块样煤块。脉冲射流的单孔瓦斯流量较水力冲孔的单孔瓦斯流量增长了1.18倍,瓦斯浓度较水力冲孔的增长了13.46%,对于出煤量少的现象是脉冲射流对煤表面呈现出裂纹细密且规则的破碎效果,水力冲孔对煤表面呈现出破碎效果,裂纹混乱且无规律。
2025年02期 v.43;No.294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佟波;刘铭;刘怀喜;
为研究煤岩组合体宏观强度和细观裂纹发育扩展特征,利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不同强度比下煤岩组合体强度和破坏行为。结果表明,煤体结构较弱时,组合体承载能力相对较低,强度特征也最低;随着煤体结构属性增加,组合体承载能力相对增加,组合体起裂应力、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也逐渐增加;煤岩强度比为0.1时,声发射事件相对连续,随着煤岩强度比增加,AE事件数逐渐分散,声发射事件数最大值也逐渐增加;煤岩组合体试样起裂位置均位于煤体结构内,煤体颗粒和岩石颗粒强度差异大时煤体破坏导致试样整体失稳,强度差异小时裂纹能够穿过岩石。
2025年02期 v.43;No.294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峰;
孙家沟煤矿深厚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发生变形破坏,对安全生产造成了严峻的挑战。为分析煤层底板岩石的变形破坏情况,基于布里渊光频域分析(BOFDA)对标准岩石试件进行了单轴加载应变试验,并于煤层底板监测钻孔中放置电极和分布式光纤对煤层底板变形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岩石试样变形可划分为初始压缩、线弹性变形、微破裂衍生、塑性变形和最终破坏5个阶段;电极电流值、光纤应变值与底板变形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底板岩石未破碎时,电极电流值与分布光纤应变值呈正相关关系,底板岩体持续破坏时,电极电流值和光纤应变值发生突变;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发展至21.0 m,位于泥岩-灰岩边界下部。研究成果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25年02期 v.43;No.294 120-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段鲁娟;农燕飞;胡春熙;
湾田煤矿与谢家沟煤矿的开采极易触发多种地质灾害,对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显著威胁。为有效监测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采用SBAS-InSAR技术,对2017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的191景Sentinel-1数据进行计算,获取研究区域的地表累计沉陷量。监测结果显示,地表沉陷主要有三个集中区,最大沉陷量为-1 576.4 mm,分布在沉降区a,且沉降区形成时间较早,随时间发展,三个沉降区逐渐合并;相邻矿区的开采会导致未开采区岩体不稳定,发生地表塌陷的现象;山体崩塌的出现与矿区开采有紧密联系,崩塌范围随矿区开采范围扩大逐渐增大,且崩塌中心区域的沉降较大,两侧呈现相似的形变趋势。提出加强矿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措施,有效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和地质环境保护,为矿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025年02期 v.43;No.294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芝林;杨兴专;王小林;
针对戴家田煤矿主斜井井壁渗流水问题,利用伯努利方程精准计算出0.75 MPa的压力水头,对主斜井渗水特征进行分析,涌水量最大为K0+326 m里程处,观测涌水量高达1900 m3/h;采用数值模拟得出了巷道围岩的最大主应变及位移特征,提出一种高压注浆封堵补给水源、预埋注浆无缝钢管的注浆工艺提高井筒围岩稳定性的支护方法;采用高压注浆技术结合预埋无缝钢管工艺,有效封堵补给水源并增强井筒围岩稳定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明确注浆顺序,优化支护策略。工程实践证明:井筒渗水显著减少,围岩应变与位移得到有效控制,井筒注浆技术的应用治理了井筒的渗水现象,保障了井筒的安全,为相似井壁渗水矿井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2025年02期 v.43;No.294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崔振杰;杨晴;刘宵;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的关键。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应充分考虑煤矿开采人员素质、自然环境以及管理制度,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效果,减少煤矿安全隐患。标准化是一种计量化和规范化管理模式,随着标准化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彭庄煤矿从专业分组、工作措施、考核办法等方面入手,提出若干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固化提升矿井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动态达标。
2025年02期 v.43;No.294 161-164+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许桂洲;宋承杰;
针对彭庄煤矿材料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部分基层单位材料节约意识差、使用材料大手大脚和现场材料浪费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的问题,基于精益化的理论基础,加强材料成本管控,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改造策略,主要包括精益化组织结构的建立、流程优化、消除浪费以及材料定额管理的应用,从材料预算编制、材料计划提报、采购、验收、使用及考核六个环节严控材料支出。通过系统规划与分阶段实施的方法,该研究明确了煤矿精益化材料管理改造的有效路径,全年材料成本同比降幅10%以上,并通过案例研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为煤矿企业优化材料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025年02期 v.43;No.294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小波;郭宏;申宝柱;
针对采煤沉陷区在治理时存在复垦工作监督不到位、技术不够完善等问题,对采煤沉陷区进行模型分析,采用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和生物化学措施,通过ID3算法与Fuzzy数学的隶属函数评估法相结合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对采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通过极限条件法进行检验,与决策树结果比对,结果发现93%一致,且决策树结果更为准确。通过计算得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所需出土方量,减少运输和人工成本,提高工程效率,结合生物化学措施,提出因地制宜策略,可明显改善煤矿采煤沉陷区产生的不良影响。
2025年02期 v.43;No.294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祥;徐洁;王琰;
针对具有冲击危险矿井顶板变形量较大,喷涂在沿空煤柱的水泥基材料易开裂,导致煤自燃防控难度增加的问题,基于纤维增韧技术,在水泥基喷涂堵漏风材料中加入不同长度、不同掺量的剑麻纤维,研发了纤维增强型喷涂堵漏风材料,采用三点弯曲、单轴抗压、劈裂拉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掺剑麻纤维砂浆试样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剑麻纤维在水泥基材料内的微观形貌,确定了剑麻纤维的最佳掺量。研究结果表明:长度为20 mm的纤维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增益效果优于长度为6 mm的纤维,砂浆中剑麻纤维的最佳掺量为1.5 kg/m~3,砂浆试样的最大抗折、抗拉和抗压强度分别为6.21 MPa、4.00 MPa和13.81 MPa;剑麻纤维能有效阻止砂浆中微裂纹的扩展,并延缓微裂纹扩展为宏观大裂缝。
2025年02期 v.43;No.294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元培;董旗;张理想;
针对姚桥煤矿传统注胶材料黏附性差、成本高的问题,通过气流法筛选适合制备多孔凝胶的发泡剂、胶凝剂和交联剂等材料,研究各组分在不同配比、不同浓度下的多孔凝胶发泡特性(发泡高度),确定多孔凝胶的最佳配比,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揭示发泡剂在气液界面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发泡剂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溶液的发泡层高度与气体流入速度呈现线性关系,最大的发泡层高度与气体流入速度的比值为正比函数,且不同发泡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添加电石渣后会对体系发泡高度产生负面影响,最终确定电石渣的添加量为5wt%,TETA添加量为10wt%,0.6wt%SDS+0.1wt% APG的复配发泡剂;PVA:(Gel+CMC)的添加量及配比为20:10(30wt%)。
2025年02期 v.43;No.294 180-184+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理想;郭永强;王南方;
针对姚桥煤矿现有采空区注浆材料防灭火材料覆盖密闭性差问题,通过氮吸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方法,研究了CO_2养护条件下不同钢渣水泥比时,材料养护7 d的水化产物和微观孔隙尺寸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在CO_2养护条件以及钢渣掺量下能够提升水泥水化进程,进而影响了水泥基材料孔隙结构的发育,材料等温线吸附曲线均为IV型;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加,其氮气吸附量、孔体积、比表面积均出现降低的现象;在SEM中还观察到,随着钢渣的掺入,水泥水化产物增多,进一步地填充孔隙结构,减少孔隙数量,改善钢渣水泥基材料的致密性,为利用CO_2养护技术改善钢渣水泥基材料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其在充填堵漏风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2025年02期 v.43;No.294 18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丽华
;徐传萌;
<正>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兴隆庄煤矿始终将职工安全培训工作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创新性地引入先进的VR技术。黑科技与培训的结合,碰撞出科技感十足的模拟实景课堂,为职工安全培训工作注入了全新活力与强大动力。传统培训受限于场地、设备、安全风险等诸多因素。为此,兴隆庄煤矿精心打造了“理论知识讲授-VR模拟视频呈现-VR模拟实际操作”等进阶式VR安全培训学习路径,为不同工种的职工搭建了一个高效、安全、沉浸式的学习平台。高度仿真的虚拟场景和交互式体验,让职工“身临其境”感知风险、掌握操作技能,为安全培训注入了科技新动能。
2025年02期 v.43;No.294 2+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正>一、征稿范围(一)煤炭地质、勘探、测量、防治水技术,煤炭设计、建设工程技术,煤矿采掘、通防、运输、机电、自动化技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二)煤矿智能化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安全设施建设、职业病防护,新工艺、新技术、新经验。(三)煤炭企业现代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矿山安全监管监察,矿山应急救援,资源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物联网技术。
2025年02期 v.43;No.294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下载本期数据